主页 > 多肉植物 >

红睡莲Nymphaea alba var. rubra Lonnr.


红睡莲的介绍

红睡莲是白睡莲的变种,多年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叶纸质,近圆形,直径10-25厘米,基部具深弯缺,裂片尖锐,近平行或开展,全缘或波状,叶缘有浅三角形齿牙,两面无毛,有小点;幼叶紫红色。老时上面转为墨绿色,有光泽,下面暗紫红色,叶柄长达50厘米。叶圆形或近圆形,基部深裂,幼叶紫红色。老时上面转为墨绿色,有光泽。花大,直径30-34厘米,玫瑰红色。
红睡莲较耐寒,中国江南地区冬季不加保护能安全越冬。喜强光,通风良好,有树荫的池塘。分布于中国、印度、高加索地区及欧洲。


红睡莲的形态特征

根茎
红睡莲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匍匐。


红睡莲的叶纸质,近圆形,直径10-25厘米,基部具深弯缺,裂片尖锐,近平行或开展,全缘或波状,叶缘有浅三角形齿牙,两面无毛,有小点;幼叶紫红色。老时上面转为墨绿色,有光泽,下面暗紫红色,叶柄长达50厘米。


红睡莲的花大,直径30-34厘米,玫瑰红色,芳香;花梗略和叶柄等长;萼片披针形,长3-5厘米,脱落或花期后腐烂;花瓣20-25,白色,卵状矩圆形,长3-5.5厘米,外轮比萼片稍长;花托圆柱形;花药先端不延长,花粉粒皱缩,具乳突;柱头具14-20辐射线,扁平。


红睡莲的浆果扁平至半球形,长2.5-3厘米;种子椭圆形,长2-3厘米。
红睡莲的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红睡莲的生态习性

红睡莲较耐寒,中国江南地区冬季不加保护能安全越冬。
红睡莲喜强光,通风良好,有树荫的池塘。对土质要求不严,pH值6-8,均可正常生长,最适水深25-30厘米,最深不得超过80厘米。喜富含有机质的壤土。3-4月萌发长叶,5-8月陆续开花,每朵花开2-5天。花后结实。10-11月茎叶枯萎。翌年春季又重新萌发。
红睡莲生于池沼、湖泊中,一些公园的水池中常有栽培。


红睡莲的栽培技术

缸栽
栽植时选用高50厘米左右、口径尽量大的无底孔花缸,花盆内放置混合均匀的营养土,填土深度控制在30-40厘米,便于储水。将生长良好的繁殖体埋入花缸中心位置,深度以顶芽稍露出土壤即可。栽种后加水但不加满,以土层以上2-3厘米最佳,便于升温,以保证成活率。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水位。 

盆栽
选用无孔营养钵,高30厘米,口径40厘米,栽种方法及营养土如缸载,填土高度在25厘米左右,栽种完成后沉入水池,水池水位控制在刚刚淹没营养钵为宜,随之生长逐渐增加水位。此方法优点在于越冬容易,只需冬季增高水位,使睡莲顶芽保持在冰层以下即可越冬,缺点是管理时必须进入水池,略感不变。

池塘
选择土壤肥沃的池塘,池底至少有30厘米深泥土,繁殖体可直接栽入泥土中,水位开始要浅,控制在2-3厘米,便于升温,随着生长逐渐增高水位。根据地区不同入冬前池内加深水位,使根茎在冰层以下即可越冬。优点是群体效果较好,生长量大,缺点是翌年采挖困难,病虫害不易防治。

水位
耐寒睡莲能否正常生长,水位的控制是重要因素之一。耐寒睡莲随着生长期的不同对水位的要求各不相同,要注意对水位的控制。由于水温对睡莲的生长开花有直接影响,生长初期由于叶柄短,水位尽量浅,以不让叶片暴露到空气中为宜,以尽快提高水温,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成活率;随着叶片的生长,逐步提高水位,到达生长旺期,水位达到最大值,这样使叶柄增长,叶片增大,有助于营养物质储存;进入秋季,降低水位,提高水温,使叶片得到充足的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以促进睡莲根茎和侧芽生长,提高翌年的繁殖体数量;秋末天气转凉后,逐渐加深水位,保持不没过大部分叶片为宜,以控制营养生长;水面结冰之前水位一次性加深,根据历史最大结冰厚度而定,保持睡莲顶芽在冰层以下,以安全越冬。

追肥
追肥的原则必须是既有益于睡莲生长,又在水中无浪费,因为肥料的浪费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加快藻类及水草的生长,进而污染水体。可用有韧性、吸水性好的纸将肥料包好,并在包上扎几个小孔,以便肥分释放,施入距中心15-20厘米的位置,深度在10厘米以下。也可用潮湿的园土或黏土与肥料按一定的比例(一般与化肥10比1,与有机肥4比1)混合均匀后攥成土球(以攥不粘手、松手不散坨为宜),距根茎中心15-20厘米处分3点放射状施到根茎下10-15厘米处,随攥随施。追肥时间一般在盛花期前15天,以后每隔15d追肥1次,以保障开花量,但追肥不宜过多,过多容易加大营养生长,叶片数量加大,影响花期整体效果。合理的追肥可延长耐寒睡莲的群体花期,也可增加来年繁殖体生长数量。


红睡莲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
睡莲主要采取分株繁殖。耐寒种通常在早春发芽前3-4月进行分株,不耐寒种对气温和水温的要求高,因此要到5月中旬前后才能进行分株。分株时先将根茎挖出,挑选有饱满新芽的根茎,切成8-10厘米长的根段,每根段至少带1个芽,然后进行栽植。顶芽朝上埋入表土中,覆土的深度以植株芽眼与土面相平为宜,每盆栽5-7段。栽好后,稍晒太阳,方可注入浅水,以利于保持水温,但灌水不宜过深,否则会影响发芽。待气温升高,新芽萌动时再加深水位。放置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处养护,栽培水深20-40厘米,夏季水位可以适当加深,高温季节要注意保持盆水的清洁。

播种繁殖
睡莲也可采用播种繁殖,即在花开后转入水中,果实成熟前,用纱布袋将花包上,以便果实破裂后种子落入袋内。种子采收后,仍须在水中贮存,如干藏将失去发芽能力。在3-4月进行播种,盆土用肥沃的粘质壤土,盛土不宜过满,宜离盆口5-6厘米,播入种子后覆土1厘米,压紧浸入水中,水面高出盆土3-4厘米,盆土上加盖玻璃,放在向阳温暖处,以提高盆内温度。播种温度在25-30℃为宜,经半个月左右发芽,第二年即可开花。


红睡莲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腐烂病
选用抗病品种。
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
精选无病种藕,并用50%多菌灵或2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后闷种,覆盖塑料薄膜密封24h,晾干后栽植。
藕田深耕翻耙,每公顷施石灰1500-2250kg。
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适时适量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按莲藕不同生育阶段管好水层,做到深浅适宜,以水调温调肥,防止因水温过高或长期灌深水加重发病。
及时拔除病株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叶腐病
以采收时清除病残株,将将其深埋或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隔l0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炭疽病
生长季节收集病残物深埋或烧掉。
施足腐熟有机肥,适时适量追肥,做到有机肥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
及时拔除病株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虫害防治
小萤叶甲虫
是一种毁灭性害虫,成虫在靠近池边的植被中越冬,春末在叶表产卵,1季可产生2-3代,此时可用水冲洗叶面,这样成虫及蛹掉入水中,被鱼吞食。一旦幼虫为害,可用1200倍液敌杀死喷杀。
睡莲缢管蚜
为害许多叶片柔软的水生植物,在夏季,侵害叶片及花茎,导致花色变化。其卵在李属植物上越冬,特别是在梅花及山楂树上,稀在樱花树上越冬,应避免在水边大片栽植李属植物,或在冬季用焦油冲洗这些寄主植物,亦可用水笼头冲洗叶片,喷洒杀虫剂等。
螺蛳类
为害时,可用呋喃丹或敌百虫混入锯末,装入布袋,系在叶柄上,使袋子浮于水面,随水波动,扩散药液,杀死害虫。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效果很好,在1000m2的水面放养5千克泥鳅,可有效地制止害虫的蔓延浮溢。 
蚜虫
受害叶片可用敌敌畏1000-1200倍液喷洒,或用50%乐果乳油2000-2500倍液喷洒。


红睡莲的分布区域

红睡莲产中国河北、山东、陕西、浙江。生在池沼中。
红睡莲在中国及日本、朝鲜、印度、西伯利亚及欧洲等地有分布。


红睡莲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
终极护花任务: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对于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弃希望,勇敢面对,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

药用价值
根据对睡莲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睡莲富含17种氨基酸,睡莲蛋白属优质蛋白。分析结果还表明睡莲含有丰富的VC、黄酮甙、微量元素锌,这二者配合具有很强的排铅功能。动物急性毒性实验、微核试验及精子畸变实验都表明睡莲是一种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物质。睡莲花粉营养丰富,具有完全性、均衡性、浓缩性等特点,是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天然营养源。


红睡莲的园林用途

在中国荷文化史上,盆荷这种形式出现之初只是被用于私家庭院观赏。盆栽和池栽相结合的布置手法,提高了盆荷的观赏价值,在园林水景和园林小品中经常出现。睡莲水石盆景是一种新的盆景。它是睡莲盆栽与水石盆景的有机结合,既体现山石的刚毅挺拔,又显示矑的娇艳妩媚。


红睡莲的文化背景

在古希腊、古罗马,睡莲与中国的荷花一样,被视为圣洁、美丽的化身,常被作供奉女神的祭品。在新约圣经中,也有“圣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之说。

在古埃及神话里,太阳是由荷花绽放诞生的,睡莲因此被奉为“神圣之花”,成为遍布古埃及寺庙廊柱的图腾,象征着“只有开始,不会幻灭”的祈福。


红睡莲的花语

睡莲是每年8月5日诞生花,花语:洁净、纯真、妖艳。
德国人心目中的睡莲,花语是妖艳(Glamorous)。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天生具有一股异性难以抗拒的魅力,可是却难以和同性朋友和平相处。

(责任编辑:joseph)